巧用三部曲,輕鬆解決孩子的手機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的父母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今天分享的是:讓所有孩子不再迷戀手機的終極秘訣,只要掌握了這個終極秘訣,複製秘訣裡面的步驟,短時間內就可以輕鬆的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並且愛上學習。

不知道什麼時候,手機已經像是家人一樣融入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休閑等等,基本上如果超過半小時找不到自己的手機,很多人都會開始焦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也都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智能手機,而且也遠遠超過大人的迷戀程度。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事情,估計這也是很多家庭日常會遇到的,晚上爸爸或媽媽一邊用手機瀏覽著網上的新聞,一邊轉頭看了看坐在身邊玩著手機的孩子,緊接著就是各種咆哮:「幾點了,還玩手機。」。

"你不是說了,寫完作業就可以玩到9點嗎···"

"我是說過,可是你看看你,一玩起來什麼都不顧,眼睛快貼在屏幕上了!度數越來越高不說,每天為了玩手機,作業寫得飛快,到底有沒有認真寫啊?"

之後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孩子手機是不玩了,但是作業也完成的越來越敷衍,好像是為了告訴爸爸不好好學習,不是遊戲的錯,而是他的錯。之後家長開始各種著急,去輔導班,去監督,但是孩子成績是越來越差,甚至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和他已經很難真正溝通了。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孩子玩手機的負面新聞,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強調的最多的也是這個,導致很多家長是談手機色變。

 

在如今崇尚客戶體驗的時代,孩子們也成為了一些公司的營銷對象,智能手機代替玩具已經成了很普遍的現象,孩子們確實能從智能手機中學到很多東西,並能體驗到很多的樂趣,但是對於控制力比較弱的孩子們,過早頻繁使用手機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危害① :影響孩子的學習

危害②:經常玩手機,孩子有可能近視或弱勢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知道。研究指出,手機的屏幕小,但是畫面顏色鮮亮、變化多端、速度快,使得孩子的眼睛長期聚焦在某個點上,再加上孩子的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從而引起近視和弱視。

危害③:孩子的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可能不如別的小孩

孩子天生好動,喜歡四處探索,會通過各種遊戲來促進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發展。

但迷戀上手機后,孩子可以長時間坐著一動不動,即使是未滿周歲的孩子都可能對手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成為史上年齡最小的「低頭族」。

這些姿勢持續時間久了,無疑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危害④:思考能力下降

0-6歲的孩子好奇心強,喜歡了解未知事物,凡事喜歡問為什麼。

但是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面了,孩子就對所有的「為什麼」都不感興趣。手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一個不愛思考的人。

危害⑤:語言能力發展受影響

1-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良好的語言互動環境,能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手機雖然也能發出聲音,但是少了真實互動環境、眼神交流眼神、肢體等的輔助,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危害⑥: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是一種單向的互動,期間孩子幾乎全程「無視」爸爸媽媽的存在,直接影響親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危害⑦:孩子變得內向易怒

愛玩手機的孩子大多數不喜歡和外界交流,因為缺少和人交流的經驗,在人際交往中往往缺乏自信,顯得拘謹內向。

另外,這些孩子還更加難以識別他人的情緒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稍不順心就發怒。

可想而知過度的迷戀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危害不僅僅是影響孩子的學習,更是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是所有家長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我發覺,絕大多數父母,當孩子沉迷手機時,家長往往是通過苦口婆心的講各種道理,講學習多麼多麼重要以及對孩子的期望有多高,更有甚者直接暴力相加,希望用這些方式讓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學習,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然而家長採取這些行動后,效果往往不理想,孩子依然沉迷手機。因為絕大多數父母,說的話都是站在自己家長的層面,把自認為對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家長跟孩子溝通所說的話看似很有道理,看似一切為了孩子,但是因為孩子所處的特殊的年齡階段,孩子還沒有社會或者其他方面的經歷,所以家長傳達給孩子的自認為對的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根本不理解,自然也就毫無作用。

根據我多年的親子教育經驗總結,我發現要想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讓孩子好好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站在孩子層面說孩子愛聽的話

2. 了解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真正實相

3. 制定徹底解決沉迷手機的方案

 

這3點具體是怎樣的呢?

第一步:站在孩子層面說孩子愛聽的話

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長跟孩子的溝通都是無效溝通?為什麼無論家長多麼的苦口婆心,孩子還是沉迷手機?

今天,我告訴你發生這樣的情況的核心原因。

孩子在所處的年齡階段,沒有經歷過社會,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根本無法理解家長所認為的對的道理。因為孩子所處年齡的特殊性,心理比較脆弱,比較感性,所以家長一開口就說恐嚇的話,一開口就是好好學習,不要玩手機的話,一開口就說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的話,一開口就直接指出孩子錯誤的話,這些話我稱之為「家長語言」,如果家長一開口就直接用這些家長語言跟孩子溝通的話,孩子肯定不理解,所以孩子就聽不進去、不愛聽你說的話。

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沒有社會經歷,沒有經驗,但是也有自己的天性,他一定愛聽讚美他、崇拜他的話,就好比跟朋友聊天,當你的朋友說了一些讚美你、崇拜你,正好讚美、崇拜到那個點上的時候,你肯定很開心,很樂意跟他說話,同理,如果你說一些讚美孩子、崇拜孩子的話,正好說到那個點上,他也一定很愛聽。

當家長說的話孩子聽得進去的時候,那家長分享的一些道理,比如和孩子說過度迷戀手機的危害,孩子才能夠聽得進去,才願意聽,才能接受家長下一步的溝通。

所以,要站在孩子的層面,講孩子愛聽的話。這是解決孩子迷戀手機問題的基礎。

 

第二步: 了解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真正實相

了解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實相,這是解決孩子迷戀手機問題的核心,解決問題,必須先了解問題的核心原因,只有知道問題后才能對症下藥,我們千萬不能用自己想當然的對的方法去跟孩子溝通,這樣的溝通不僅僅無效,很多時候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這就是很多家長發現問題後跟孩子溝通,孩子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甚至變本加厲的原因。

相信曾經多少孩子、家長的經歷都是類似的,當家長發現孩子迷戀手機之後,有苦口婆心的說教的;有直接沒收手機甚至摔手機的;有懇求老師在校幫助監督孩子的;有請教育專家幫忙的;有上網查各種各樣的方法的;然而這些方法有用嗎?好用嗎?用了之後你的孩子改了嗎?

你一直都在外圍打轉,為什麼你覺得明明可行的方法在孩子身上硬是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觸摸到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實相是什麼,自然也就無法對症下藥。

孩子出現迷戀手機的問題,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表面上是孩子貪玩手機迷戀手機,表面上是孩子受環境的誘惑。實際上是父母根本沒有了解出現這些問題的核心原因是什麼,今天我告訴你,孩子出現迷戀手機問題的根源,就是孩子的天性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他通過玩手機、迷戀手機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天性。他之所以迷戀手機,是因為他的天性在手機裡面得到了滿足,找到了做喜歡的事情的那種開心的感覺。

只有找到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核心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事,就是用一些策略讓孩子的天性釋放到一些正確的行為上。把孩子喜歡玩手機的那種開心滿足的感覺,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轉移到好的行為上;所以要解決所有孩子迷戀手機的方法就是用「替換法」,滿足孩子的天性需求,幫他找到喜歡學習的感覺,讓他這種喜歡學習的感覺就像喜歡玩手機的那種感覺。

這樣不僅僅可以快速的解決孩子迷戀手機的問題,還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引爆孩子的學習力。

所以,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迷戀手機的問題時,家長一定要去了解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實相是什麼,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的實相是什麼,進入不了實相,一切都是在外圍打轉。

 

第三步:制定徹底解決沉迷手機的方案

給出幾套方案,讓孩子自己選擇,並讓孩子自己制定如果不能做到自己選擇的方案的時候,要接收什麼樣的懲罰(不能體罰,也不能對孩子進行人格上的攻擊。)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搞清楚幾個問題非常重要。

在孩子身上出現這個問題,我害怕的是什麼?

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孩子所喜歡的感覺)。

我們能用什麼方法或事件去替代掉現在對孩子有傷害的這個事情,同時又不剝奪孩子在現在所處的問題中的體驗和感受。

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就達到孩子和父母雙贏的狀態。如果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不可能雙贏。

孩子在網路遊戲中不願意走出來,大多數原因是因為一旦走出網路遊戲,又要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指責、挫敗、毫無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的狀態,得不到尊重,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所以我們家長要想辦法把孩子在網路世界里的這些感覺和感受搬到現實生活中來。而這些感受沒有對錯之分,孩子追求這些感受,這恰恰是孩子有志向、有向上的心氣兒的表現。

只是他們尋求這些感受的途徑對將來不利。所以,我們去找一些對孩子將來有利的途徑來替代網路,讓他們同樣也能有相同的體會和感受,孩子的網癮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在解決孩子迷戀手機的問題中,家長應該做到幾點:

要密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重要的幾點是:

1。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隱私,相信孩子是可以做出正確選擇的,可以為孩子提供建議和支持來幫助孩子掌握做決定的技巧,而不要讓孩子都按照大人所希望地去做。

2。和孩子平等交流。和孩子交流時不評價好壞、是非、對錯,不使用攻擊性、貶低性言語;要讓孩子說得多,家長說得少。

4、陪伴孩子一起尋找一項能替代網路遊戲、又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好處的活動,轉移孩子在網游中的注意力,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擺脫網癮。

3。表達你對孩子的欣賞。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從不冷落他們,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關心孩子:

(1)愛與分享:通過積極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誇獎和關懷(一定要真誠,千萬不要言不由衷),讓孩子感受到你喜歡他、欣賞他、重視他;

(2)發現與自豪:讓孩子感受到你總能看到他向積極的方面變化了,他的任何變化你都感到欣慰和自豪;家長一定要欣賞孩子的優勢和天分。

(3)期望和信念: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期望,但並不是說讓孩子必須做到,另外,要經常表達「你相信自己的孩子」的這個信念,這個信念不但支持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更是支持著孩子對未來的信心和自覺行動的動力。

(4)雞蛋裡挑骨頭去尋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點,並實在地給以表揚和鼓勵。

 

溫馨提示: 在執行的過程中,多鼓勵,多支持。

在執行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有做不到的地方,我們可以隨時調整,但大原則不能破壞。

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懲罰:比如跟孩子表達出對這件事的不滿、闡明你的希望,給出補救的方法、讓孩子體驗不良行為帶來的後果等。

具體的執行過程,要求我們的家長朋友要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其中,執行的過程會有坎坷,走彎路,但是,只要您用心的做好前2步,完完全全地接納孩子、重新修訂焦點、給孩子貼正面的標籤、學會愛的表達、給孩子正面的鼓勵,盯孩子的優點、認同接納孩子的感受和體驗,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尊重孩子,孩子所回報給我們的,就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你家孩子經常玩手機嗎?針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你是怎樣做的?不妨在下邊評論留言,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