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豆」是優質植物蛋白質 有助改善心血管、腸胃功能

翼豆原產地不可考,大多說是來自熱帶非洲或東南亞,自1910年引進台灣已經超過百年,早期是原住民很常食用的作物,廣泛生長在東海岸的原住民部落中,一般市場較少見,它對環境適應力很強,病蟲害又少,幾乎可以不用藥,很符合現代人追求養生的安全作物。  

 

15453319668076.jpg

  

氣候炎熱的中南部也有種植,尤其台東區的農業改良場更是大力推廣栽種,甚至推出新品種「台東1號」,幾乎已經成為台東的在地特色作物呢! 

 

15453319667424.jpg

綠色的莢果外型有4個明顯凸起如翼狀的稜,而且略帶皺褶,非常特別,看起來長得像楊桃,所以被稱為楊桃豆或四稜豆,是一種蔓生作物,需要搭架棚讓它攀附。 

 

8、9月是最適合栽種的時節,11月是盛產期,開花結莢大約15天後,就可以陸續採收,不同品種的翼豆莢果長度差異很大,有40~50公分,也有15~21公分,莢果內有種子,粒數也會隨之不同;而改良後的「台東1號」甚至可以在早春栽培,讓產季更為延長。  

它的花瓣、嫩莢、嫩葉都能食用,植株還能當綠肥,淺藍紫的花非常美麗,也能成為有觀賞價值的園藝植物;有些品種的塊根能食用,味道很像甘藷。  

嫩豆莢可以熱炒或汆燙後涼拌,葉片當蔬菜料理,花瓣可以油炸。原住民會將嫩莢加上雞肉、排骨煮湯食用。  

種子很像大豆,含有18種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可以榨油、煮食或磨成豆漿,磨成粉後也能混合麵粉製作麵包。它是很優質的植物蛋白質來源,維生素、鈣、鐵的含量也非常豐富,對成長中的孩童有助益,也有改善心血管與腸胃的功能。 

 

15453319678573.jpg

被阿美族人稱作「fadas」的翼豆,在東部的農產市集很常見,因為當地偏好纖維多的口感,所以通常都較晚採收,豆莢過熟,比較不是大眾化喜歡的口味;在最鮮嫩的時候採收,一般人比較能接受。  

購買時可以挑選鮮嫩翠綠、莢形優良,沒有斑點、褪色或褐化的莢果,經過料理後色澤翠綠、口感鮮脆,更能嚐到絕佳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