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別太用力!
壹
春節,最幸福也是最難受的時候,就是同學聚會。
升職加薪添新娃,二胎新車搬新家。
這個總,那個經理,氛圍極其融洽。
再來一個大合照,一起大喊:「豬年快樂!」
這時候,中間會有一部分人離席,
氣氛就會悄然變化。
不知不覺,幾瓶下肚,
其他人開始吐槽今年的倒霉,
一直到有人不省人事。
這時就變成了,
【脂肪肝軍團】又新添了10幾位成員,
【痛風家族】又加入幾人,
家裡、工作不順若干人,
孩子花銷大,升職壓力大,
新車新家壓力壓的喘不過氣。
所有人好像都換了一個人。
從恭喜恭喜,變成了徹底的搶麥吐槽大會。
聽眾頻頻點頭,有些是單純的同情,
點頭快的,是為了找機會自己趕緊搶麥。
散后四散到各處,分為幾個小組,繼續話題。
我們都想看著別人的好,說著自己的不幸。
喜事就會像光環一樣,籠罩著每個人,
但當光鮮的光環褪去,每個人都不容易。
貳
這時候,還有一個話題能讓更多的人宿醉。
那就是: 「負債」。
「90后已經人均負債超過12萬。」
從身邊的朋友就知道,新聞里的數字並不是假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這裡大部分人並不是房貸。
而且透支的信用貸款。
負債12萬是什麼概念,每月要還5000元的話,需要2年才能還的請。
而若能每個月抽出5000,則需要每個月至少有1萬元以上的收入。
但同時,大家的生活標準並不低。
時代和科技,總會有一些新需求不斷湧現。
從手機到ipad,從耳機到衣服,
再到牙刷都出了電動的,
哪一樣再省也要省的體面。
而體面兩個字,確實是目前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
很多人喜歡吐槽年輕人亂花錢,
連我們都吐槽自己怎麼怎麼能花。
但其實,年輕人也並不容易,
大家的初心都不希望依賴父母,希望自己能自給自足。
但不管怎麼樣,不管在哪個城市,
工資都很難超過1平米的房價。
所以我們不願意省掉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更願意核算時間成本。
相比於走路上班,打車會節省半個小時,花掉10元,
相比於做飯,外賣會節省半個小時,花掉10元,
按照這個邏輯,花的多,省下的更多。
但有一個問題:
省下的時間,我們都浪費掉了,沒有用在工作的提升,也沒有去做有意義的事,大部分都給了網劇和綜藝。
所以生活不易,成了我們必然的結局,
一年又一年的日子,
都最終都化成無色有味的氣體飄走了。
叄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去諮詢心理醫生,我們被診斷為: 「被動型無欲」。
這個詞,也就是大部分人現在的心理狀態。
意思是當我們努力也得不到回報,所以就習慣了。
習慣了沒有任何人能幫助自己,找不到任何方向,
就進入了一種無助的狀態,一切順其自然。
就是因為現在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了一種賭博心理。
越輸就越想打一張打的翻身仗;
越想翻身,就越不專註於當下;
越不專註,則實力越來越差,
升職加薪無望,生活越來越難。
當生活進入了惡性循環,
我們就會覺得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更急於回報。
最終,更多人選擇習慣。
但習慣並不是辦法,
其實每個成功人士,
都是靠努力的積澱和運氣兩方面組成,
這就需要至少要:沉的住氣。
換個方式說:如果20年後我們會像迪拜一樣全民皆富,
你能不能支撐自己活到那天?
心理醫生說:唯一的辦法就是,給自己設定目標。
不要太遠的目標,要看得見的目標。
例如,每天用半個小時去看書,半個小時去健身,
然後,堅持下去,哪怕開始只有3分鐘的熱血,無數的3分鐘也會喚醒自己。
前幾天看到一個論壇上的對話,
有個人欠債太多,感覺活不下去了。
下面點贊最高的回答是:
沒有人逼你,
如果你欠債是銀行和貸款,那麼你就做個計劃,
最不濟實在太多還不清,進去一陣再出來重新生活。
如果你欠的是人情,那就和大家好好溝通,
同時沉下心來好好賺錢,
好好活下去,沉住氣,並沒有人逼你。
所以相比於習慣現在,更應該做的是:
沉下心,專註當下,喚起心裡的那個少年。
不必過分患得患失,
你的外債,只是很多人的零頭,
你的壓力,只是很多人故事的開始。
抱怨生活難,只會難上加難。
表白失敗的概率是70%;
紋身後悔的概率是80%;
人會喪命的概率是100%。
怕就什麼也不要做了,
迎風向前,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