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福氣的人,越懂得這3條處世天機,日子越過越順!
有一句老話:「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此身不再得。」一寸光陰一寸金,大丈夫立身處世當不可虛度光陰,即便不求聞達於天下,也須求無愧於本心。培養一個人「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品性,最重要的便是無論於何事都要不苟不懈、慎獨心安。一個人越是有福氣,往往越懂得這3條天機,若是久久行之,日後必定會有不測效驗,日子也會越過越順。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對年輕人說:「你要有自知之明,你要懂得放下,你要讓自己快樂。」
因為相較於經歷豐富的中年人來說,年輕人更氣盛,喜歡高估自己;年輕人更執拗,不懂釋然放下;年輕人更放縱,不懂真正的快樂。
其實不儘然,人到中年,有時反而更應該學懂這三點。有人或許會問,人到中年,已歷經了許多,又不是毛頭小子了,哪裡會不懂這些道理?
答曰:正因為經歷得多,有時候才會被蒙蔽了雙眼。
因為經歷得多,有些好運,會讓我們更加不自知;
因為經歷得多,有些人事,會讓我們更加刻骨銘心;
因為經歷得多,有些時候,會讓我們更加習慣淚流。
一、自知永遠不過時
解析:自知有二,一是對己,一是對人。對己是指要知道自身的優缺點,知道自身想要什麼不要什麼;對人則是知道別人怎麼對你,而你應該怎麼對人。無論於人還是於己,自知都可算是一種「真心」。
為什麼我們要對己自知呢?
曾經看過一名著名畫家創作的肖像畫,其中許多成年人的肖像只露出一隻眼睛。別人問這是何意,他說:「因為很多成年人用一隻眼睛觀察世界,另一隻眼睛觀察自己。」
這是一種另類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用雙眼看世界,世界是片面的;不用雙眼看自己,自己也是片面的。
這樣的後果就是:人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忽視了自己的不足。有的人被浮雲遮眼,慾望遮心,耽於名利,陷入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人到中年,在這個缺少人情味的世界翻模打滾拚命掙紮,更習慣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而失去自己的「真心」,甚至於自己已不認識自己。
老子說:「自知者明。」
因此人到中年,更要清楚自身的優缺點,分清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不是。對己自知,不失真心。
而為什麼要對人自知呢?
社會上有些人:習慣了別人的好,卻忘記了對他人好。
這些人都是「對人不自知」的人,因為他們雖然知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對待別人。
《詩經》裡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做人應該明白禮尚往來的道理。
他們習慣了獲得「善」,卻沒有付出對等的「善」。這樣的人對人不自知,總有一日,當初怎樣對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他。
正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人到中年,更要明白「善良不代表傻,厚道不代表笨」的道理,對人自知,人也自知。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也真!
二、放下是福
解析:放下亦有二,一是對人,一是對事。對人是不再有成見不再報敵意;對事是不再耿耿於懷不再糾結於心。
佛曰:「我執,是痛苦的根源。」
人到中年,前塵往事逝如流水,你已執著地過了人生頭幾個十年,何苦還要執著地過人生後幾個十年?
過不去的事要過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人生總是在前行,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
放下是福,放不下會成病。須知「一念放下,一念釋然」,縱算一生雲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但又何必總在後悔當初?
三、讓自己快樂
解析:管仲說:「凡人生之生也,必以其歡。」沒有人願意和快樂過不去。
然而人生於世,令我們不快樂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人到中年,往往更加習慣於不快樂,也習慣於默默地承受不快樂。
學者李銀河說:「所有那些生活得不快樂的人,歸根結底是他並不真的想得到快樂。」
人到中年,快樂其實很簡單:事業有成不在高低;錢財夠用不在多寡;兒女教順不在多少;身體健康不在壽長。
累了就歇,睏了就睡,餓了就吃。一輩子很短,不要苦了自己。別總想著別人,忘了自己。總之,活一天,就快樂一天;過一天,就舒服一天。
不願你使所有人快樂,但願你能使自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