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你,該怎麼辦?

 

人的一生很有意思,有時喜歡無所事事的慵懶,有時又喜歡驚心動魄的刺激。無論哪一種狀態,一般都無法保持太久,動的多了想靜靜,安靜太久又“靜極思動”,

一旦遇到強烈的刺激,我們甚至還會“熱血沸騰”充滿動力。

可是本質上我們都是“恆溫動物”,所以我們的“熱血沸騰”只能是暫時的。

加上人類骨子裡的惰性驅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了多久便會放棄。

當之後偶然的一個契機,再次遇到刺激你的力量,沉寂的血液可能會重新燃燒和沸騰,然後再次持續一陣。

見過太多減肥的人,一次次地立志,一次次地失敗,面對美食的誘惑,無法抵擋,面對運動的疲憊,無法堅持。既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將自己幾天前的豪言壯語拋向腦後。

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大部分人都一樣,區別僅僅在於堅持的時間長短。

可是,無數的事實證明,成年人的世界裡根本沒有“容易”二字,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業,我們如果想要成功地完成一項事業,還必須要有能夠長期堅持的毅力,怎麼辦?

一,沒興趣也要培養

李嘉誠說:“以我個人的經驗,有了興趣,就會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這樣的心態,做每一件事情,是沒有困難可言的”。

我們平時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只要擁有了濃厚的興趣,你會不用任何強迫而自願沉迷其中,連續奮戰卻精神抖擻。

如果這個興趣愛好能夠與你的事業進行完美結合進而變成“志趣”,那麼你最終絕對會在該領域脫穎而出。

這絕對算得上最幸運的人生了。

可是,很不幸,人生有很多無奈,現實生活中真正將興趣與從事的事業結合在一起的不多。

那怎麼辦?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掙扎沉淪?相信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掙脫泥潭的渴望,那麼這時候要逼自己一把。

沒有興趣,可以強迫自己培養興趣。這是一種負責的表現,也是事業心的體現。越是枯燥無比的事情,越需要你強迫自己咬牙鑽研。

在鑽研中了解,在了解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興趣和樂趣,最後變成志趣。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最開始“不明其意”時,是沒有興趣進行下去的,但是咬牙硬啃幾遍之後,變得似懂非懂,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此時已經略有興趣,如此繼續之後,隨著理解的加深,自信慢慢獲得,興趣也逐漸濃厚了起來。

二,找到奮鬥的“源動力”

每一個願意主動去努力的人應該都是有目標有理想的人,或者是有故事的人。

正是這些東西支撐著我們前行。為我們提供不竭的動力,讓我們遇到困難坎坷,不至於立即退縮或者選擇放棄。

我將這些稱之為“源動力”。簡而言之,就是作為奮鬥者,一定要找到一個讓你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想起來就立即能夠熱血沸騰或者熱淚盈眶的東西。

我經常對學生們說,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夠一帆風順,當你想放棄的時候,想想你為什麼來到這裡。想想你的源動力是什麼,可能是對未來幸福的追求,可能是家中父母的艱辛,可能是其他的觸動了你情緒的一些人一些事。

想到這些,你就會為當下的懶惰感到羞愧,進而發出“不拼一把,誓不為人”的豪言。

 

三,不時地從外界尋求刺激。

就如真正的“永動機”永遠也不可能面世一樣,奮鬥的人也不可能保持永久的激情。不必羞愧,每個人都一樣。

惰性,這種存在於所有人類骨子裡的東西,總是時而潛伏,時而出現。有時,它的出現是“一張一弛”的自我調節,而有時,它的出現,純粹就是“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於是,我們需要時而不時的外部的刺激來使沉寂的血液再次沸騰,從而喚醒自己奮鬥的渴望。可能是一篇篇的勵志格言、心靈雞湯,也可能是日記裡的自我暗示和靈魂拷問,再或者是外界的諷刺與打擊——

無論何種途徑,只要有用即可。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人是一直跑向終點的,都是跑一會兒,再走一會兒,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找到繼續跑下去的動力,因為你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