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賺大錢的人,都有這 6 個認知

 

 

我還記得那個夏天,一位做廣告的老大哥,抽著雪茄跟我說:

 

人生在世,一定要努力賺錢,才能實現才能實現各種夢想。

 

這個故事我跟大家講過很多次,之所以要講這麼多次,是因為我後來慢慢發現,這句話太他么對了。

 

人的自由本質上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而財務上的寬鬆,無疑意味著你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更不用說當你賺的錢更多以後,你的氣場會增強,你的視野和格局會更高更闊,你就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我研究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中接觸到的大佬,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發現很多人對賺錢這件事,還是認知不清。

 

所以我總結了關於賺錢的 6個認知,希望能夠幫到你。

 

- 01 -

嫉妒別人比你更有錢

是最愚蠢的行為

 

嫉妒是普通人性中最令人遺憾的一種,既不能讓你從自己擁有的東西中得到快樂,只會讓你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獲得痛苦。

 

偏偏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看到別人年紀輕輕年入百萬,或者資產上億……就感覺到莫名的焦慮。

 

如果別人有錢這件事,激發了你的向好之心,推動你去學習學習、進步,這種就可以算良性焦慮。

而如果你陷入了無效的糾結、憤恨、嫉妒,那這就是無用的惡性焦慮。

 

大家從小到大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考試,應該都知道一旦心態崩了,那就一切都崩了。賺錢也是一樣,當你陷入到「別人怎麼都比我強」的惡性焦慮中,你就很難翻身了。

 

有位老師分享過一個例子,他的一個朋友在長城底下開了一家特別漂亮的民宿,加上長城腳下環境清幽,很多北京人被吸引到這裡度假,生意極其火爆。

 

但是這種火爆引發了當地村民的強烈嫉妒,他們要麼偷偷把這個民宿的電掐掉,要麼偷偷把水斷掉,要麼半夜往院子里扔垃圾……

 

這個民宿半年就開不下去了,老闆寧可扔下幾十萬投資,也不願意繼續幹了。原本他還會向周圍的村民購買各種日用品,他走了以後,很多村民們也失去了這一收入來源。

 

如果這些村民進入良性焦慮,他們要麼是應該學習這家民宿,良性競爭;要麼是跟這家民宿形成穩定的供應商關係,優勢互補。

 

陷入惡性的嫉妒,把人家趕走了,有什麼意義呢?

 

比你有錢的人太多了,而且你很大概率上,一輩子都不會比你朋友圈裡最富有的那個人有錢,但這也不應該成為你拒絕踏實工作、焦慮叢生的理由。

 

- 02 -

賺錢應該是一種信仰

 

曾經影響過千百萬人的勵志大師拿破崙·希爾,在《思考致富》這本書中曾經提到過:

創造財富的最基本原則就是擁有信仰,也就是你賺錢的決心,決定了財富的天花板。

 

因為希爾發現,「不管你想到或者相信什麼,你的意志都會幫你實現」。

 

如果你能夠讀讀大佬們的人生傳記,你會發現每個大佬不管多麼艱難,年輕時都抱定了一種信念:我不會永遠窮下去,我最終會發財的。

 

對於這個現象,希爾是這樣解釋的:

 

信仰是所有財富積累的起點,信仰是所有『奇迹』和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基礎,是不能用科學的規則來分析的。

 

雖然我也沒辦法證明這事兒到底有多神奇,但我知道試過的都說好。

 

- 03 -

應該積極、坦誠地

對待金錢和自己的勞動成果

 

我們從小都受到一種教育,好像公開、坦誠地談論錢是一件羞恥的事情,也很少敢於主動為自己的勞動成果索要適當報酬。

 

近幾年接觸了好多大佬以後,我發現大佬們都是普遍信奉一個原則: Never lose money

 

比如我曾經在一個創業營,聽一個創業者分享如何控制人力成本:「如果員工不來找你談薪資,就不絕要主動漲薪」。

 

也許有人會說,看看資本家的嘴臉多醜惡。但我想說的是,你為自己的勞動爭取合理權益是你自己的義務,而不是老闆的責任

 

但這個老闆說,大家普遍期待老闆替他們履行義務,而不是主動履行義務。

 

我就是讀書人包袱比較重,從來都羞於談錢。比如前一段時間做知識星球的時候,我就在反覆糾結,定每人每年299的價格會不會引起用戶的反感。

 

跟一個娛樂公司的老闆說起我的擔心,她說你為什麼要擔心這件事情呢,難道你沒有投入等價勞動么,難道優質內容不應該收取費用么?

 

當時這個前輩語重心長的跟我說:

 

我覺得你知識分子的包袱太重了,你始終不敢面對金錢,其實收費對你和用戶都有好處。

 

你收取了費用,天然的就有提供優質內容的責任和動力。

而對用戶收費,也是判斷用戶是不是真正認可你的一個方法,如果用戶連花299元為你一整年的全力輸出買單都不願意。就算你免費讓人家來,人家也未必願意。而付費學習的人也會因為付了錢更認真刻苦。

真誠的面對金錢,就是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對這件事情應該理直氣壯,而不是畏手畏腳。

 

- 04 -

你每年對自己的投資

達到年收入的5%了么?

 

前一段時間美國有個節目,讓一個年輕人坐在車裡跟巴菲特對話,年輕人問巴菲特:「你這輩子做過最值得投資是什麼」?

巴菲特回答說: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永遠都是投資你自己。

 

這裡說的投資自己,就是把錢花在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體驗上,包括這種學習、培訓。

但我發現很多人寧願花 200 塊 請普通朋友吃頓飯,或者買一件不知道會穿幾次的衣服,也不願意花 30 塊錢買一本實體書,而是寧願花2 小時在網上搜索免費電子書。

往深里說,這反映了很多人對待知識的輕視。很多人還停留在農耕思維之中,認為一切吃喝穿戴才是最值錢的,知識並不值錢。

但是這個時代已經變了,在信息時代最值錢的恰恰就是信息和知識,不然這個時代為什麼被稱為信息時代呢?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這個標準:

 

過去一年,中國對教育的投入占 GDP 比重的4.11%,這個標準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而國際上普遍認為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要達到4.07%,才能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

這個標準也不過就是剛及格,畢竟連印度都達到了7.1%。如果我們嚴格一點,把標準定為年收入的5%,儘管還是不高,你能夠達到么?

 

假定你年收入 5w,那麼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你至少要花費2500 元,我想大多數人都不達標。

也許很多人說,我都那麼窮了怎麼可能拿錢出來學習。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經濟困難,那你就不應該只拿出5%的收入學習,而是應該拿出 10%或者 20%的收入學習了,因為這時候只有知識能改變你命運了。

 

你永遠不會因為學習而窮,只會因為不學習而窮。

 

- 05 -

不確定性提高

意味著賺錢的機會增多

 

最近很多人很關注貿易戰的動向,擔心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多。

 

但是不要忘記投資學上一條基本原理:不確定性越多,機會就越大。

 

大家可以回顧過去幾千年歷史,越是不確定性增多的亂世,就越是英雄豪客輩出的年代。

因為這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舊有的規則、利益格局都被顛覆了,普通人逆襲的可能性被放大了,而不是縮小了。

 

因為這個世界始終是公平的,風險和收益常常是相伴生存在。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老師說:正是因為世界的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就格外需要企業家精神,需要這麼一群人,既要善於對未來做出判斷,又甘願為不確定性冒險。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畏懼風險,而是要堅定看好中國的前景,激流勇進,又能夠克服人性,做到人進我退,人慢我快,人貪我棄,人棄我買。

 

- 06 -

反思:賺不到錢

是不是因為認知邊界太狹窄?

 

我最近在知識星球做諮詢,我發現很多人的問題是認知邊界太狹窄,自己掌握的知識不夠多,認知不夠高,機會找不到幾個,困難看到的比誰都多。

 

這就是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解決問題的效能低下,怎麼可能賺得到錢。

 

這裡我提一個比較樸素但很高級的玩法:借用別人的大腦思考。

 

諮詢師孫圈圈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幾個做商業顧問的朋友先後「單飛」了,他們聯合在一起,用同一個公司的名義走法律、財務流程。

 

一個人接到需求之後,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長領域,就拉上其他擅長的顧問,抱團兒談項目,項目下來之後再分工合作。

 

要說他們是自由顧問?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說,他們是個小諮詢公司?似乎也不是。

 

這個所謂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義,沒有人是老闆,也沒有人是員工。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認知為項目做輸出,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外腦。

 

當認知有了疊加,整個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1+1>2 。

 

大多數人不賺錢,其實都是在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之下不賺錢,學會這種思維方式去做事情、找機會,你還怕賺不到錢?

最後,一如既往的祝福你,未來能夠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過上自由而富足的生活。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個人公眾號「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