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一下這個國家,如何"偷搶騙坑"?現在矛頭對準中國

 

1620年冬,「五月花」號漂洋過海抵達美國東海岸普利茅斯港,41名清教徒在船上籤下公約,準備據此管理上岸后的新世界。這份寫在羊皮紙的公約,涵蓋契約、法制、民主、自由以及清教主義中的個人主義和自我奮鬥等精神,被認為是美國精神的源頭。

四百年後,美國一些人指責中國動員全社會偷美國時,理由之一,就是這威脅了美國精神中的那些信條,甚至危及整個西方民主自由世界。就算污衊人,他們都要站在道德高處,弄得好像美國有多冰清玉潔,這的確「很美國」。

事實顯然不是這樣,連很多美國自己人都不認同那些人指責中國時的理直氣壯。

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凱瑟琳·愛潑斯坦在寫給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說,美國人在批評中國前應該先讀一下自己的歷史:19世紀前後,「竊取外國技術是當時美國的慣常做法。」

其實,美國歷史上何止是偷,騙、搶、坑的事也都干過不少。200年前的英國,「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國債持有者,二戰後馬紹爾群島的島民,還有夏威夷王國的復國者們,都曾目睹美國的面目。

「偷」

凱瑟琳·愛潑斯坦提到的那段美國盜竊史,美聯社經濟問題作家保羅·懷斯曼在另一篇文章中有過詳細記述。

他說,18和19世紀的美國是世界上最熱衷於竊取別國先進技術的國家。

那時,美國還是一個農業國,缺乏工業設備和人才。為了儘快發展工業,1791年,建國先賢之一、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公開呼籲,美國「需要買下歐洲所有為人所知的機械。」

 

 

 

那時的先進工業主要就是紡織,工業革命后的英國保持絕對領先。但為維持優勢地位,英國嚴禁設備和人才外流。

英國政府當時規定,試圖將工業設備偷運出國的人,將被處以200英鎊罰款。這在當時不是小數目,相當於現在的2.2萬美元。如果涉及最重要的紡紗機,罰款還要翻倍。除了設備,英國還對「獵頭」們發出警告,每招一名工人去海外工作,就要坐牢一年。

即使這樣,英國仍然沒能阻止技術、設備和人才的流動。既買不到設備也招不來人的美國轉而鼓勵盜竊。漢密爾頓承諾,為美國帶來紡織設備和技術的英國紡織工人將受到重賞。

這個咄咄逼人的政策,使當時的美國成了「竊取知識產權的世界溫床。」

來自英國德比希爾的塞繆爾·斯萊特就是漢密爾頓政策的一個成功案例。他是英國頂尖工廠的學徒,發現大西洋對岸有更多機遇后,他不顧禁令,偽裝成農民登船來到美國。他在羅德島複製了英國當時最先進的紡紗機,把先進技術引了進來。

斯萊特在美國功成名就,被譽為「美國工業革命之父」。但在家鄉英國,他的外號卻是「叛國者斯萊特」。

 

 

 

比斯萊特稍晚一些,1810至1812年間,美國馬薩諸塞州工業家弗朗西斯·卡伯特·洛厄爾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他參觀那裡的紡織工廠,靠記憶記下其中的設計和工作原理。

在洛厄爾返美途中,收到情報的英國官員一度攔下他的船,檢查他是否竊取了工業設計。英國人當然什麼都沒找到,因為那些商業機密都在洛厄爾的腦子裡。

回美國后,他藉助從英國「偷」回來的動力織布機技術,建立了自己的紡織帝國。

這些經濟間諜活動,幫助美國在19世紀實現紡織業的起飛。但美國人的案底,還遠不止這些。

一戰前的1912年,美國曾派一個海軍軍官偷取被英國海軍列為最高機密的遠程魚雷設計方案。

二戰期間,美國從英國獲取大量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知識,但隨後又採取嚴格保密措施,防止相關學科知識在美國進一步發展后流回英國。

面對美國這個心機BOY,大英帝國苦不堪言。而美國從知識產品的盜賊變成捍衛者,則是它成為頭號工業強國之後的事了。

「坑」

美國國債一直是國際上最保值的投資理財選擇之一。有關美國的諸多神話之一,就是美國政府從不債務違約。也對,那麼講究契約精神的美國,怎麼會幹坑人的事。

但加州大學教授、世界銀行拉美及加勒比地區前首席經濟學家愛德華茲,偏偏提醒人們:別忘了1930年代「黃金條款案」的教訓。

美元又被稱為美金,是因為在截至20世紀30年代之前的近100年裡,它一直與黃金掛鉤,即金本位,一盎司黃金固定兌換20.67美元。這種情況在1933年突生變故。

 

 

 

當年4月,為應對「大蕭條」,強推新政的羅斯福決定放棄金本位制,貶值美元。但這實施起來並不容易,因為當時大部分國債合約中,都包含一個「黃金條款」,規定債務人必須以金幣或黃金等價物償債。這個條款最早出現在南北戰爭時期,旨在保護債權人免受通脹影響。

現在,黃金條款成了美元貶值的一大障礙。於是,羅斯福毫無猶豫地要求國會審議廢除這個條款。

在野的共和黨人異常驚恐,認為這將使美國的名譽付出高昂代價,但民主黨人控制的國會還是在當年6月5日通過決議,廢除國債合約中的黃金條款。

1934年1月,美元貶值大門開啟。1盎司黃金不再是20.67美元,而變成了35美元。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再用黃金還債,1盎司就平白無故比原來多還了15美元。

 

 

 

被坑慘了的投資人大為惱火,他們前往美國最高法院狀告聯邦政府。但在相關的四宗訴訟中,最高法院都以5比4做出了偏向政府的判決。

理由是,只要對幫助美國經濟擺脫「大蕭條」有意義,政府就可以用「必要性」作為理由,廢除過去的一些和約。

持反對意見的大法官麥克雷諾茲在一份意見書中說,這是一種披著法律外衣的賴賬。

如今,大多數美國人早已忘記這樁舊事。重提此事的愛德華茲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有悖於美國法治精神和契約形象的尷尬事件,總是會在「集體健忘症」中煙消雲散。

但還在與美國打交道的人和國家,不應忘記美國的那段「坑人史」,因為沒人能保證它不會再那樣做。

「騙」

1946年7月18日,法國人路易斯·里爾德推出比基尼泳衣,這款三點式泳衣迅速風靡歐洲。

就在泳衣發布的18天前,美國總統杜魯門派出的美軍和實驗人員,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開始了二戰後的新一輪原子彈試爆,這款泳衣的命名就是蹭了這個熱點。

比基尼島,確切的說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最北端的一個島礁。千百年來,島上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直到1946年,噩夢降臨這片椰林樹影、水清沙白的世外桃源。

世界大戰結束,冷戰序幕拉開。為遏制蘇聯,美國政府決心研製氫彈。但目睹日本廣島和長崎遭轟炸的慘狀后,美國軍方認為,破壞力更大的氫彈試爆不能在美國本土進行。

選來選去,他們選中馬紹爾群島,尤其是其中的比基尼島,地勢寬闊平坦,被認為是理想的核試驗場。

 

 

 

1946年2月,首批美軍工程兵進駐比基尼島。他們沒告訴島上居民真相,而是謊稱要進行一項「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轉變成使全人類受益的計劃」,哄騙和脅迫樸素的原住民離開家園,搬到200多公裡外的一座無人荒島,寄居在美國人搭建的臨時帳篷里。

美國人說一旦「計劃」結束就讓他們回家。但一年又一年,他們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核爆實驗。1946年到1958年,美國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爆,其中23次發生在比基尼島。

1953年8月,蘇聯成功試爆首顆氫彈。美國人深受刺激,決定引爆一顆威力更大的氫彈。

次年3月,這顆「喝彩城堡」氫彈在比基尼島上爆炸。據事後測算,爆炸瞬間釋放的當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放射性沉降物散落面積1200平方公里。

 

 

 

整個馬紹爾群島都被籠罩在強輻射中,已搬到200多公裡外的比基尼島居民也無法倖免。

但他們當時對什麼是核輻射一無所知,更談不上躲避自保。一些好奇的孩子,還把從天空落下的「核雪花」捧在手裡玩耍,他們甚至把這些輻射值爆表的東西往嘴裡塞。

這時,美國實驗人員不但沒向島民透露任何信息,也沒快速組織撤退或提供醫療救助,而是在核爆后新增研究項目,興緻勃勃地觀察和研究核輻射在受害者身上的反應和變化。

其中一些島民還被帶回芝加哥的實驗室,被送進轉滿輻射探測器的鐵屋,接受各種測試。

馬紹爾群島的噩夢直到1958年才結束,美國迫於外界巨大壓力停止了那裡的試驗。又十年後,美國派人剷除比基尼島上被嚴重污染的植被和表土,栽下幾萬棵椰樹和麵包樹,隨後轉頭對當年被迫離開家園的島民說,現在安全了,你們可以回家了。

但如此簡單的處理,根本無法徹底清除20年來在島上沉積的核輻射。

1970年代開始,陸續有比基尼人回到故土。但他們很快發現,「這個島已經中毒了」。島上婦女經常性流產、孩子先天畸形的情況大增,甲狀腺瘤、白血病也成了原住民中的常見病。

 

 

 

馬紹爾人開啟了漫長的訴訟,但美國政府一直遮掩拖沓,只在1980年給過一些象徵性補償。

直到現在,馬紹爾人也沒停止對美國「騙子」的控訴。而了解那段歷史的人,一看到比基尼泳衣,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性感靚麗,而是美國曾對一個弱小民族無情的榨取和欺騙。

「搶」

有關美國領土,一些為人熟知的故事包括它建國時只有13個州,19世紀初先後撿漏,從拿破崙和西班牙手裡買來路易斯安納地區和佛羅里達,后又發動美墨戰爭強佔包括加州在內的大片區域。

但很多人沒太注意其中的細節。侵略墨西哥時,美國不想被說成「搶」,於是頗費心機地自我裝扮一番。

它一路打到墨西哥城,逼對方簽訂協議,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多達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賣給」美國,弄得美國人好像過去傳播民主自由的天使。

 

 

 

至於夏威夷如何從一個王國變成美國第50個州,更是美國通過滲透、顛覆等各種擴張領土的一個縮影。

早在1810年,歐胡、茂夷、拉奈及夏威夷等大平原群島上的部落,就統一建立了夏威夷王國。這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存續了90多年,歷經8代國王,得到美英法德多國承認。

但當美國開始覺得有必要佔據這個戰略要衝時,夏威夷王國的國運到頭了。

 

 

 

美國傳教士從1830年開始湧入夏威夷,隨後逐漸積聚勢力。1893年1月,王國末代君主利留卡拉尼女王試圖修憲,當地美國居民趁機主導發動政變,政變領導者勞倫·瑟斯頓,就是一個美國傳教士的孫子。美國本土迅速對政變做出響應,派遣海軍陸戰隊前往支援。

女王在政變中被軟禁,夏威夷的君主制度被政變者的臨時政府取代,1894年開始變成一個共和國,最後在一系列裡應外合的操作下,於1898年成為美國領土的一部分。

直到1993年,夏威夷王國被顛覆100年後,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法案,為百年前推翻夏威夷王國道歉。

 

 

 

一百多年來,夏威夷的一些原住民組織從未放棄恢復王國的要求。

2008年4月30日,一些復國者衝進舊時王宮伊歐拉尼宮的大門,他們佔據王宮廣場,每天搭起帳篷開會,宣稱要恢復夏威夷王國。但這早已於事無補,夏威夷已經在1959年成為美國法定的第50個州。

夏威夷州土著出身的民主黨參議員卡拉尼·英格里希,前往現場與示威者談話。他說:

「這是夏威夷人民對失去主權和土地不滿的表現......表達出了夏威夷人民的苦痛。」

 

 

 

回顧歷史,總是別有意味。想想短短几百年來美國這一樁樁偷、坑、騙、搶的往事,似然讓人更能理解,當前美國一些人的歇斯底里並非毫無來由。

FT首席經濟評論員在不久前的文章中說,美國已經變成一個「流氓超級大國」。確實,美國一直都有這種「大流氓」的基因。

(環球時報)(文/刀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