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端午節開運法!八招讓你旺一整年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吃粽子是普遍習俗。

2019年端午節開運法:端午立蛋好運氣,試著把雞蛋站立起來,若雞蛋能立起來表示整年都運氣。

一,包粽子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顧名思義端午節的第一大民俗就是包粽子。

相傳包粽子是紀念屈原,春秋戰國時期,身為楚國大臣的屈原對內主張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主張聯齊抗秦,然而,楚國貴族多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受到楚懷王的冷落,被排擠出廟堂之外流放到了邊遠的漢北和沅湘流域。後來,秦國攻破了楚國的郢都,屈原親眼看到了自己深愛的國家一步步走上滅亡,悲憤之餘投身汨羅江。人們紛紛感念屈原的愛國之心,劃著小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不停的王汨羅江裡面投放食物,希望江中的魚吃飽之後,不會再去騷擾屈原的安靜,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和吃粽子。

其實,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中國的江浙一帶還流傳著一種紀念伍子胥的說法,

二,賽龍舟

賽龍舟的習俗上面也說過了,也是為紀念屈原。

三,插艾草掛菖蒲

插艾草掛菖蒲來源有兩個出處,但大致相同,有說是黃巢的軍隊,有說是土匪,感念孝子好人,告知其只要在門上插上艾草菖蒲就可免於刀兵之禍,回去後好人將此消息告知大家,讓所有人都躲過了災禍。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後又有傳言插艾草可驅鬼避邪,是否有此功效我們無從證實,但艾草本身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把它插到門、窗上確是可以驅除蚊蟲。

四,帶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等,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雲「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就是這種習俗。 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後人也稱「續命縷」、「五彩縷」。

五彩線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這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製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

五、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六、吃五毒餅

五毒餅也被稱為端午餑餑,又分酥皮、硬皮兩種,是高檔細點。貧寒人家則由主婦動手蒸 玫瑰餡的饅頭或甜卷,以應節日之俗。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罷了。分別為杏蓉、棗泥、綠豆蓉、臺灣鹵肉、黑麻香蓉五種餡。

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特有的節令食品,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願消病強身,祈求健康。

七、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估計知道的人很多,白蛇傳裡有個情節就是白娘子端午節誤飲雄黃酒現蛇身嚇死許仙,引出下一劇情「盜仙草」。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八、女兒回娘家

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說: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甯,因呼為女兒節。就是說,到了五月端午這天,女孩子要系著五彩絲,戴艾葉和五毒靈符,打扮的漂漂亮亮。另外,嫁出去的女孩子也要回娘家看望家人。因為都是和女孩兒相關,所以端午節又稱女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