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炎帝、蚩尤?中國人的祖先到底是誰?

中國人的祖先到底是誰?

 

今天發生的事,歷史上發生過;歷史上發生的事,在更早的歷史發生過

20萬滿人(包括家屬)就可入主中原,8000個女真人就滅了北宋。我們還知道,鮮卑拓跋部人口也少,但統一了中國北方,「五胡亂華」的5個少數民族幾乎滅絕了北中國漢人。這正是我一再說的「野蠻征服文明,潑婦征服貴婦」,人類的歷史是一次次野蠻摧毀文明的歷史,又在文明的灰燼中產生新的文明,等待下一個野蠻來摧毀。

以河南為核心的中原,氣候宜人,土地平整,降雨充沛,是典型的農業區,是文明的孵化器,孕育著農耕文明。這裡人口稠密,生活安逸,生產力水平較高,發明了文字,建造了城市,但同時也是北方野蠻民族掠奪的目標。北方草原民族一次次征服中原,成為中原新的統治者,新的貴族。但用不了三百年,這些能征善戰的野蠻人在溫柔鄉里迅速退化,融入了中原文化,等待下一撥野蠻人來征服、摧殘。

這就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

可以肯定,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伐紂,並不是文明戰勝野蠻,恰恰相反,是一次野蠻征服文明。生活在乾旱黃土高原的周,其文明程度肯定落後於商。

 

周人所說的語言,屬於古羌語,是一種多音節的黏著語,還無聲調,是與漢語截然不同的另一套語言系統。而商人說的是單音節,多聲調,正與漢語相同。你看古漢語,幾乎都是單音節的詞,現代漢語中雙音節的詞,比如語文、數學、文學、藝術,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雙音節詞,都是近現代從日語中來的。

商人創造了甲骨文,與後世的文字是一脈相承的。即使沒有專門培訓過的普通人,都能認出甲骨文中的日、月、山、川、水、火、木。周人滅商后,也就是入主中原以後,像後世的滿人、女真人、契丹人一樣,接受和學習了中原商人的語言,把自己變成一個中原人。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歷史。我們站在中原商人的視角,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歷史。

再往前推,4200年前發生在河北涿鹿的那場戰爭,是3000年前周滅商(牧野之戰)的翻版。歷史總是一次次重複上演,只不過換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涿鹿之戰,來自黃土高原的黃帝部落戰勝了中原的蚩尤部落,也是一次野蠻征服文明的戰爭。通過這次戰爭,黃帝部落的勢力進入中原。所謂夏朝的建立,正是這次戰爭打下的基礎。商的建立,是中原民族的一次成功北伐。歷史上的北伐沒有徹底的,這次也一樣,夏像後世的蒙古一樣,只是退回黃土高原大本營。

 

黃帝並不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沒有著《黃帝內經》,也沒有發明指南針,他老婆嫘祖也沒有養蠶。黃帝所在的黃帝部落,正是周建立后在史書上出現的「狄」,炎帝所在的部落,是「戎」,「戎狄」才是黃帝和炎帝的本來面目。

這讓你大感意外,甚至是失望和憤怒,但非常不幸,真實的歷史就這樣。

狄分很多部,黃帝部落只是其中的一部,這個部落就是後來的「獫狁」,發音若「鮮魚」,也寫作「獯鬻」「薰育」。游牧民族一大特徵就是以族名命名部落首領的人名。

黃帝的後人周,入主中原后,依稀記得自己的祖先好像是「鮮魚」之類的發音,但絕不能寫作「獫狁」,而寫了發音相似的、高大尚的「軒轅」。「軒轅」「獫狁」讀音相同,其實是同一族名的異寫。

黃帝叫「軒轅」,讓我們摸不著頭緒,感覺怪怪的,原來是這樣的來的。

 

《史記》:黃帝「北逐葷粥」。這個「葷粥」也是「獫狁」的異寫,發音相近。在爭霸黃土高原的戰爭中,「軒轅」擊敗了同是狄人的「獫狁」,勝利者入主中原變成了「軒轅」,留在北方的成了「獫狁」「獯鬻」,是「戎」和「狄」。一個是高大而華麗的豪車,一個加上獸類的偏旁,典型的成王敗寇。有個好老子重要,有個好兒孫也很重要,朱元璋給餓死的爺爺、父親追加了皇帝謚號。

黃帝的後人舜出生在媯河。媯河在哪?現在的說法是北京延慶。

我感覺不對。「媯」,音「鬼」,意思是女子制服了一頭大象。上古時代,北京延慶那地方有大象嗎?

另一種說法,媯河在山西運城一帶。這個較靠譜,因為這裡與河南一河之隔,不要忘了,河南簡稱「豫」,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

 

不管是山西的運城,還是北京的延慶,都是狄人的勢力範圍。您不要忘了,「舜」又叫「虞舜」,「虞」,發音若「魚」,是不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獫狁」,就是發音「鮮魚」的?另外,制服大象的「媯」,與牽著大象的「豫」,是不是也有某種聯繫?

「媯」發音「鬼」,而商人卜辭中把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民族稱「鬼方」。《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年是多年的意思。「媯」「鬼」同音,完全是一回事。這樣推,黃帝的後人「虞舜」也生活在「鬼方」。

這個「鬼方」,正是西周時生活在黃土高原的「隗」,也寫作「媿」,發音還是「鬼」。而「隗」是「北狄」的一支。

陝北人有個古老的習俗,「不伐老槐樹」,說老槐樹是自己的老祖先。這又值得聯想,「槐」是不是「隗」或「媿」?

其實,在古代文獻里也不時地透露出黃帝出自北狄的信息。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山海經·大荒北經》也記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犬戎也是白狄的一支,白犬就是白狄;黃帝是犬戎的祖先,也是白狄族的祖先。

 

漢王符所作《潛夫論》有一篇專講古族姓氏的《志氏姓》,那裡面便記載有犬戎和白狄的姓氏,其中很明確地說:「隗姓赤狄,姬姓白狄……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於黃帝。」

《左傳》《國語》也有不少地方記載白狄族屬於姬姓,還記載白狄族居住在秦國所居的雍州範圍,也就是陝北。

杜預《春秋釋例》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黃帝就姓姬啊。

《春秋穀梁傳集解》的作者范寧與杜預同屬東晉人,他也說,「鮮虞,姬姓,白狄也。」

以上文獻說了一個事,就是黃帝是白狄的祖先。

黃帝的後人,也就是白狄的一支,叫鮮虞,發音「鮮魚」。這支人從陝北來到河北石家莊附近,建立了中山國。這個中山國一直存續到戰國中期,前296年被趙所滅,是除戰國七雄外實力最強的一個國家。

 

黃帝的後人還有一支,就是周。其實周的發展線路非常明確,就是從陝北來到關中的,然後滅了商。周人與狄人完全是兄弟,本是同根生,魏、趙、燕等國聯合攻打中山國,完全是兄弟相殘。周把同根的兄弟稱作狄,那是考上了大學,忘了自己還在農村的兄弟。這一點,我在《從放羊娃到天子,學習改變命運》中寫了,估計很多人沒看明白。

黃帝是什麼時期的人?孫中山建立民國時,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這是以當時一些學者的考訂為基礎算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后,翦伯贊制定的中外歷史年表,黃帝出生在公元前2550年。最近的一個說法是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李伯謙老師提出來的,他說黃帝應當是公元前2500年到2300年的人。這個年代大概接近真實,我本人也贊同這個說法。

近年,在陝北榆林神木縣高家堡發現了巨大的石峁古城,存在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前2000年,與黃帝所處的年代相當。石峁古城是一座帶有草原民族特性的遺址,據專家考證,這正是傳說中黃帝的崑崙城。石峁古城面積400多萬平方米,有7個故宮大,分作內城和外城,上有宮室,稱作皇城台,全用石頭壘成,同時期的中原及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古城。從石峁古城的規模來看,黃帝部族當時非常興盛,這裡不僅是新中國紅色政權的發源地,也是華夏民族乃至中華民族的起源地、發祥地。

 

隨著分子人類學研究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起源和遷徙越來越清晰起來。生活在中國山東、河南東部,也就是中原地區的夷人,也就是海岱文化,他們攜帶的是03-M122基因,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人就攜帶著這一基因,傳說中的蚩尤和商紂王也攜帶著03-M122基因。

而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甘肅馬家窯文化的人,攜帶的是O3e-M134基因,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堯、舜、禹也攜帶著這一基因,夏王啟、周王姬發,也攜帶著這一基因,O3e-M134。

中原民族,在歷史上一次次受到來自北方草原民族的征服和摧殘,無論是黃帝、炎帝,還是周人,還是「五胡亂華」,還是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等,都改變不了漢族以03-M122為主體的永久性格局。因為這些征服者人口基數太少,20萬滿人、8000個女真人,進入03-M122的汪洋大海,那是滄海一粟,很容易消失在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海里。

 

民族性只是社會概念,並不是一個生物概念。您如果非要較真,想知道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誰,這也不難,您到醫院裡測一測您的基因,如果是03-M122,那您就是蚩尤、商紂王的後代;如果您的基因是O3e-M134,那恭喜你,您是黃帝、炎帝或姬發的後代,不過這是小概率事件。( 書房記 ) ( 作者丨郭峰(書房記團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