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討好式付出,不會得到感激,反而會讓親密的人遠離你
1
有一類人,他們非常享受付出,總喜歡把自己所有的好都給別人,照顧所有人的感受,在他人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站出來給對方幫助和關懷。
在我們身邊一定有不少這類人,他們遍布職場中,在朋友間,親人間,還有戀人間。
同事下班約了男友一起看電影,但是工作沒做完,他主動提出幫助同事完成未完成的工作,好像完全忘了自己的工作還要加班一個小時才能做完。
朋友由於和男友吵架導致心情不好,想去逛街,他會放下自己手頭裡的重要工作去陪對方。
戀人想要奢侈品,名牌包,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他也會二話不說就掏錢給對方買,可他薪水才八千一個月啊,寧願刷信用卡也不讓對方失望。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過度的付出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他們會無條件為對方提供自己的價值,像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的人會優先考慮別人,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和要求,別人只要對她提出一些要求,不管自己做不做得到都會很努力付出。
有一個詞叫做「付出感」,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補償心理,我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而有些人過度的付出,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只得到一個「好」字。
2
我相信,在這世間,可以為我們無條件付出的,除了生養我們的父母,再無他人。其他人對我們的付出都一定有回報要求的。
像朋友之間的付出,戀人之間的付出,同事之間的付出,無一例外沒有不想得到回報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喜歡對他付出我的好,看到他開心我就很開心,很滿足,我才不想要對方的回報。
但是,真的有這種不求回報,只為對方開心的付出嗎?
我認為沒有,即使真的有,也非常少。
比如一個人「無條件的」為同事付出,幫他們分擔工作,幫他們打包午飯,為他們影印資料,做表格,難道這些付出不是為了博得同事的好感和認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脈,方便未來的職業發展嗎?
比如,一個人為自己的男朋友「無條件」付出,她滿足他所有的要求,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細心體貼的呵護。對戀人好,難道不是希望對方可以唸著自己的好,不要離開,永遠在一起嗎?
想要獲得好人緣,想要戀人不離開自己,難道這些不是在求回報嗎?只是這些回報是隱形的,不那麼容易被看見而已。但是,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3
一個人過度的為他人付出會導致什麼嚴重後果呢?
過度付出很容易使一個人形成討好型人格,這是薩提亞提出的生存姿態之一,特點是非常關注他人的情景,卻絲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現,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納。(摘自百度百科)
有一期《非誠勿擾》來了一個女嘉賓,她講述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她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會表現出自己最好最溫柔的一面,但是卻希望回到家裡可以對男友發洩內心的不快和鬱悶。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人的一個誤區,他們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給了外人,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和打造人設,而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親密的人,如家人,戀人,好朋友等。
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如果持續下去會對親密的人和自己帶來傷害。
首先,她在外人面前過度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反而會讓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並且無視其付出。
其次,當她在外面受到委屈的時候,她沒有及時把自己的壞情緒宣洩出來,而是把它帶回家,帶給自己最親密的人。
這樣子會摧毀所有的親密關係,導致感情的破裂。
還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人是討好所有人,無論外人還是親密的人,他們習慣性的討好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去付出自己的好。
這樣子最終傷害的人是自己,因為他們把委屈留給了自己,又怎麼能身心健康呢?
4
我們真的沒必要討好他人,因為我們無法討好所有人。
這種討好式的過度付出,對於外人來說,他們不會珍視,還很容易讓他們抓住自己的弱點以此來傷害我們。
而對於自己身邊的人,如果過度的討好,非但不會讓彼此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好,反而有可能導致兩個人的感情變得更糟糕。
因為一個人以討好為目的的付出,會讓被討好的人覺得自己身上套了枷鎖。
所以,請停止你的討好式付出,把一些愛留給自己,在討好別人之前,先學會討好自己,學會給自己帶來快樂,學會照顧好自己。